《半条棉被》优秀观后感(三)来源:湖南洞庭资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影片一开头就是淅淅沥沥的雨,整个天空被乌云笼罩,渲染出一种沉闷氛围。一位战士呼喊“谁是董秀云?”一床红色的被子被送到女生手中,似乎给天空添了一点色彩。这是一床有故事的被子。她的爱人就在这个队伍里。都说“被子被子,盖过同一床被子的人就能一辈子。”董秀云又何尝不希望呢? 据点被击毁,董秀云带着一群人踏上寻找大部队之路。镜头拉近,一位红军战士挖到一块红薯,却在地上放了枚硬币。这个小小的举动感动了我——一块普通的硬币承载着红军战士的自律。食虽无主,纪律却常在心中。常以自警之心,卑以自牧。 又是一阵寂静后的雨点,将董秀云从回忆里拉回来。沙洲村村民徐解秀递出来一片钥匙,为神情绝望的三位女兵燃起了希望。离别时,见徐秀云家境贫寒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,将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了半条留给了徐家。要知道这是她的婚被啊!要知道这是她的思念啊!要知道这是她的情意啊!而她,就这样毅然决然地剪下了半条棉被。 我感动不已,不由自主搜索网络,追根寻源,进一步了解这个故事后的故事。 1984年11月7日,年过八旬的徐解秀,在村口遇到了重走长征路的《经济日报》记者罗开富,她把自己50年前经历的事,说给了罗开富听。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6日傍晚,天气已转严寒,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汝城文明乡时,卫生部、后勤部都驻沙洲村。老百姓起初对红军有误解,纷纷躲到山里,徐解秀躲在家里。看到红军纪律严明,徐解秀慢慢地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。夜晚,善良的徐解秀邀请3个年青的红军女战士与自己同睡一张床,而她丈夫则伏着外面桌子上睡。徐解秀家很穷,女战士们拿出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四人合盖。离别那天,3个红军女战士看着徐解秀家连一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,就决定把她们的被子给徐解秀留下,可徐解秀死活不答应。无奈,3个红军女战士拿来剪刀,把被子剪成了两半,一半递给了徐解秀。后来,当红军离开时,徐解秀家还让她丈夫送了她们一程又一程,直到追上红军大部队,第三天后才回来。 据罗开富回忆,徐解秀当时说:“3个姑娘长得很漂亮,有一个还不到20岁,心也好。你们说,一条被子能剪下半条给穷人,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!她们出发时,还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,大嫂,天快黑了,你先回家吧,等胜利了,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。现在我已有盖的了,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。” 回到北京后,罗开富写的《当年赠被情意深,如今亲人在何方》报道在1984年11月14日的《经济日报》发表后,感动了许多人。蔡畅、邓颖超、康克清等15位当年的女红军都发表谈话:“悠悠五十载,沧海变桑田,我们也想念那些大爷、大娘、大哥、大嫂们,请罗开富同志在长征沿途向诸位问个好,我们一定想办法找到徐解秀要找的3位红军姑娘。”在邓颖超亲自主持下,一场寻找3位红军姑娘的行动,迅速在全国展开,遗憾的是3位女红军没有找到。为此,邓颖超还特意买了一床新棉被委托罗开富送给徐解秀聊以慰藉。徐解秀家到现在还珍藏着邓颖超送的棉被。 当年董秀云离开村前对徐解秀说:“等革命成功后一定会来找这半条棉被,我没有回来,我的子孙后代也会回来”。事实上,徐解秀一直在等待,可惜1991年临死前也没有等到。她生前跟家里人说:“一定要跟共产党走,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。” 了解故事背景后,我不禁想到习主席说过的一句话:“扎根基层,去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。”对啊,“志之所趋,无远弗届,穷山距海,不能限也。”虽然,我现在不是一个共产党员,但是我会更积极跟上党的步伐。生活当中,不做过客、当看客,敢于做先锋,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,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,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、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,不负青春,不负韶华!
文章分类:
党群工作栏
|